兩本教養書

2013061711:19
 
記得剛從月子中心回家的那段時間,面對小嬰兒的哭鬧完全束手無策,每天都沉浸在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憤怒與

無助的情緒中,常常想到就悲從中來,越哭越傷心,覺得自己的生活一團混亂。ㄚ宇面對這樣的老婆,應該也

覺得很苦惱。當時或許有些產後憂鬱,但最大的原因應該是不知該如何回應小嬰兒的"語言"吧。


有一本書幫助我克服那段無助的日子--超級嬰兒通,書中詳細描述了小嬰兒的哭聲代表什麼意義、如何照顧嬰

兒與調整作息。在每天記錄寶寶何時喝奶、換尿布、睡眠時間的日子裡,慢慢地,對寶寶的哭聲比較有sense

了,大概可以猜出他想表達的需求,覺得日子也沒那麼難熬了。當人面對未知的事物時,產生恐懼、無助、挫

折甚而憤怒的情緒很正常,此時有人指引,提供經驗,尤其是能讓人產生共鳴的描述,對無助的人是最大的慰

藉。


陸陸續續看了幾本親子教養的書,也每天上ptt的媽寶板(目前進階到學齡前兒童板),給我的心得是隨著小朋友

的年紀去找相關的教養書籍是最好的,所謂順勢而為,在閱讀的同時也從自己的生活中得到經驗,可兩相印證

也可馬上應用。


最近讀了兩本書,很值得推薦給有1歲多小朋友的爸媽。


一是"1-3歲發展與教養對策"--書籍介紹(點我)

這本書文字淺顯易懂,是由不同領域的作者執筆,描述的內容對於有這個年紀孩子的爸媽非常有幫助,尤其是

在心態的調整上。武功招式百百種,拘泥於招式的人而不知背後道理的人只能套好招,當遇到人不依招式出招

,就常會不知如何對應。面對孩子的教養也是一樣,從坊間的書籍或許可以找到百百種說法,遇到孩子如何如

何,你就可以如何如何。但重點是了解你的孩子,隨時觀察並調整自己的心態,這樣才能找到讓孩子好過自己

也好過的相處方式。


這本書對我最有幫助的地方,是它描述了1~3歲兒可能有的行為模式與可能讓爸媽頭疼的問題,雖然每
篇文章作

者都不同,但有一個重要的原則把握住就好了。觀察、接納、順勢而為,先了解孩子會有的問題,當
爸媽的就

比較不會焦躁,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發展特別慢、特別調皮、特別奇怪,其實孩子的行為模式有
普遍性,

先讓自己的心態調整了,靜下心觀察發現孩子的獨特性,仔細思索就能找到最適合自己與孩子的教養
方法囉。


二是"讓孩子安心做自己"--書籍介紹(點我)

這本書真的要大推,作者是不僅是一位教育博士,還是第一線的幼兒園教師。書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從帶學


生、帶自己的孩子、看到別人帶孩子的狀況,所累積整理出來的發人深省的好文。


會讀這本書, 一開始是看到親子天下雜誌的這篇文章--李坤珊:別逼孩子打招呼,自己從小也是個害羞的孩子

所以這篇文章的描述很能引起我的共鳴,且光看標題就覺得好奇,從小父母不都教我們,見到長輩要主動打

招呼才有禮貌,為什麼說不要逼孩子打招呼呢?有興趣可以點過去看看他的說法。

為什麼要大推這本書,因為它是本需要慢慢的讀,偶爾停下來思考一下它淺明的文字背後真正的含意,是需要

用"心"去讀的好書喔。舉本書第一篇文章(學得慢怎麼辦?)為例:

以"尊重小孩"為價值觀的教養,是以信任、接納,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為前提的。所以父母在與"不識字又不識圖"的嬰幼兒共讀時,比較少會去擔心孩子還不知道這個或那個的缺失,反而是去注意小孩"會什麼":哇,我的寶寶會一直呵呵笑...好有意思喔,他會一直想翻書...欣賞孩子所會得和他表現出來的小小成就,就會驚喜孩子每一步的成長過程,就會相信並接納孩子每個時期的看書"能力"。
...
不諱言說,其實我們還有真正熟悉"尊重小孩"的內涵。這個不熟悉,可能讓我們在執行那些五花八門的...教養撇步時,驚慌失措。...也可能讓我們以自己熟悉的操作方式硬套在新觀念上,甚至導致斷章取義的文化移植。...
...
"尊重小孩",...第一步就是"不要把孩子看成小大人",它是一種瞭解的努力,也是嘗試接納的學習。成人不但要想、也要努力了解現階段的幼兒能做什麼?是怎麼做的?先有了解,才可能接納現階段幼兒的喜怒哀樂、勇往和退縮,也才能斷定什麼時候要為孩子下決定。因為了解,成人才有可能學著如何"愛"現階段的幼兒。有了了解,你就會無法抗拒的愛上現階段的幼兒。
...

最近我發現自己比較能和同同溝通,比較不會"畏懼"與他獨處要做些什麼,也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比較不會引

起他的反抗。原來小人兒不是盧盧的小鬼,他只是有口難言,還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,試想如果限制你只

能用幾個字彙和簡單的手勢表達意思,會不會覺得
挫折感真的很大,所以小人兒除了哭還能怎麼樣呢?

套句把拔常說的話:同同,辛苦了~